許多文章都有提到被動收入(關鍵字: 抽獎推薦、LikeCoin),分享免費訂閱經濟消息,

以自己認為有需要紀錄的為主,焦點紀錄。以下由IEK每日產業情報(2022-06-06)

《聯合報》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節錄與整理

 

國發會3月底公布台灣2050年淨零路徑,其中訂定2040年新售小客車全面電動化目標,但國內

運具電動化進度牛步,關鍵原因之一被指是硬體設施不足。交通部近期研擬廣設公共充電樁,

依淨零指標換算,2025年前全台需6500座才能支撐需求,初步規畫將於公共停車場、

國道服務區、轉運站甚至百貨公車及大賣場設置。

根據交通部規畫,其中6000座為「慢充」,建置成本便宜,連同拉線一座約8萬元左右,但要

6至8小時才能充滿電,因此擬設於百貨公司、大賣場等,因這些地方的車子通常停比較久,

另還有一般公共停車場和旅館等,有些停車場因月租,車子會放過夜,也適合慢充。

「快充」則規畫設置500座,半小時內就可充飽電,適合設置在國道服務區等地,車主快速充電後

就可上路,但每座快充成本達200萬元。

台灣電動車數量雖逐年攀升但仍屬小眾,民間曾調查民眾除了擔心維修不易、費用較高,

.最大憂慮就是充電樁不足,導致使用意願較低。交通部也統計,去年自用小客車新車領牌數

僅約百分之一為純電動車。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說,若要達到運具電動化目標,無論是小客車、

公車或機車,相關政策訂定都應要從使用者出發,包括購車成本及

未來使用便利程度是否足夠,要讓消費者真的願意使用,訂定年限跟目標才會有意義。

根據統計,目前全台有1990座慢充、109座快充,但多半位於雙北,未來即使廣設6500座,

若仍集中部分區域,很多車主可能還是「看不到也充不到」,甚至充電樁若有城鄉差距,

車子開到非都會區就有充電問題;也有民眾認為快充占比要拉高,除了國道,省道或

觀光景點也應考量設置。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楊書容表示,充電樁不是有蓋就好,每個地方的交通特性不相同,

並非都要設置高密度的交通建設,例如,偏鄉可能更需要發展需求反應式的公車跟

計程車,應該先提出每個縣市未來的交通願景,才能審慎訂定運具電動化政策。

李克聰說,電動車普及率跟充電設施是否足夠最相關,除了有些業者會自行設置,

公部門跟一般社區大樓也應該要有一定比率的充電樁,但設置地點、充電時間及

周轉率都要充分考慮清楚,確保能夠提升使用者意願及便利性。

 

交通部說,未來也會補助各地方政府設置充電樁;且除了交通部公共充電樁,內政部也擬修改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讓社區更容易設置充電樁。

此外,楊書容建議...政府也需要改變舊有觀念,拋棄「一台燃油車換成一台電動車」

的思維,也應有效抑制車輛數。

至於公共充電樁如何收費?交通部說,充電樁若要建立商業模式還是要回歸使用者付費,

但中央不會規範一定收費標準,就像停車場回歸市場機制,有些地方便宜、有些地方會比較貴。

 

 

 

arrow
arrow

    浮萍的心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