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文章都有提到被動收入(關鍵字: 抽獎推薦、LikeCoin),分享免費訂閱經濟消息,
以自己認為有需要紀錄的為主,焦點紀錄。以下由IEK每日產業情報(2022-06-13)
《經濟日報》記者翁至威、余弦妙台北報導節錄
環保署長張子敬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現在產業面都在追問,我國碳費到底要訂多少?但他
主張,碳費「不是交錢了事」,是促成2050淨零排放達標的「經濟工具」,並透露,
「如果機制設計得好,起始費率也許可以高一點」,實際落實減碳的企業反而可獲得
更高額度的減免。
張子敬強調,碳費不是「財政工具」,如果只是單純訂一個齊頭式價格,有能力的廠商
就很輕易的轉嫁給消費者,最終減碳目標也不會達成。
此外,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更容易陷入訂得比國際高、反而不利競爭,訂得比國際低,
汙染外部性留在台灣的兩難困局中。因此他數度強調,台灣的減碳機制,
「要走出一條屬於台灣的路」。面對全世界最關注的氣候變遷議題,
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環保署正如火如荼進行修法的《氣候變遷因應法》;
同時間,環保署也已列為行政院推出的下一波組改目標,除了將升格環境部,
更新設「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環境管理署」,以及成立國家環境研究院。
他認為,未來氣候變遷所需,環保署現行編制已遠遠不足因應,勢必需要新增人力、
給予更多資源,環保署升格環境部,對於未來推動業務至為關鍵。以下為專訪紀要:
∥修氣候法-助產業外銷
問:現階段修正氣候法的重要性為何?
答:氣候變遷是全球當下最迫切的環境議題,2019年環保署到西班牙參與COP25回來,就意識到
當時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不足因應,然而當時對於修法,包含碳定價機制,台灣
社會共識不高,因此環保署策略上是一邊研議修法,一邊凝聚社會共識。
終於在籌畫了兩年多後,現在迎來最好的修法時機,全球130多個國家宣示2050淨零排放,
企業外銷面臨供應鏈壓力,讓減碳這件事不可能自外於國際,產業界必須面對,從過去
希望政府不要修法,到現在產業界呼籲政府趕快修。又比如這次修法增加了碳費機制,產業界
過去都希望政府不要再收錢,但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俗稱碳關稅)的腳步逼近,
業界反而催政府趕快建立機制,現在國際上已有68國家實施碳定價機制,台灣正推動碳費,
希望與國際加速減碳趨勢同步。
∥接軌國際-研議碳訂價
問:碳費費率如何訂定?會從高或從低?
答:碳費徵收費率並非單純喊價、僅談每噸收100元、收500元或1,000元的問題,
除了實際減碳效果,也牽涉國家經濟、產業競爭問題,環保署不希望費率問題被過度簡化,
重點希望讓企業這些大型排放源,能夠提供誘因使其真正減碳,而非交錢了事。
試想,若碳費機制只是規定單一費率,對企業只是成本增加,甚至同業之間徵收費率相同,
就一起轉嫁到消費端就好,對減碳恐怕未必有幫助。
環保署在推出修法草案時,也和許多民間團體、工商團體座談、研商,其中工商團體就提到,
希望碳費機制引入投資抵減的概念,環保署正在設計一套機制,讓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的企業
可享優惠費率。
也就是說,這套機制如果設計的好,對減碳有幫助,碳費費率也許就能訂得高一些;
但若機制設計不佳,即便起始費率訂到很高,對減碳是否有幫助,恐怕也得打上問號。
至於實際費率方案及徵收時程,歐盟對特定行業進口商要求2023年起需申報產品碳排放量,
自2026年起正式實施並應購買CBAM憑證,因此,若氣候法在立法院下會期三讀通過,
環保署也會盡快完成子法,也許到今年底,慢慢就要有些方案拿出來討論,2024年可能
就必須搞定、開始徵收碳費,這些也都牽涉到經貿談判。
問:除碳費外,台灣會實施總量管制碳交易嗎?
答:現行的溫管法、修法中的氣候法當中,都已有碳交易制度,但台灣面對的現實問題是,
排放源集中、市場不夠大,短期內,台灣不太可能實施總量管制的碳交易,不過
環保署透過環評制度、未來碳費「以大帶小」誘因,陸續會有限制對象的碳交易。
從歐盟碳交易經驗來看,在推行第一階段時,就歷經碳價崩壞,價格被炒作,
到最後崩盤。站在環保署角度,不希望碳交易被視為金融商品,遭到炒作,而是希望在
限制買賣對象的前提下操作,真正有需求的才能買。
∥投資抵減-大企業帶頭
例如現行環評制度下,要求大型新開發案承諾增量抵換,成為「減量額度」
(類似碳權概念)需求方;近期環保署提供換購電動機車民眾,可獲減量額度,則成為供給方。
此外未來實施碳費機制,大型企業可帶領下游供應鏈減碳,投資減碳,讓中小企取得
減碳額度,這些額度可用來給大型企業、母公司抵減碳費,類似機制還在設計,
希望穩健實施我國碳交易制度。
問:外界關注台灣2030年減量目標,目前討論進度?
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今年4月提出報告,認為2030年應較2019年
削減43%排放量,才有機會達到本世紀全球控制溫升1.5℃的目標。
不過,台灣能源高達98%進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約9成來自能源使用
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相較歐洲具廣大聯合電網系統,各國相互支援,台灣因地理條件限制,
屬獨立電網系統,能源轉型須逐步調整,兼顧穩定電力供應,減碳目標挑戰相對艱鉅。
台灣宣示2050年達淨零排放,此目標「沒得商量」,但2030年目標是否較現行溫管法加嚴,
可討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