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文章都有提到被動收入(關鍵字: 抽獎推薦、LikeCoin),分享免費訂閱經濟消息,
以自己認為有需要紀錄的為主,焦點紀錄。以下由IEK每日產業情報(2022-09-06)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節錄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昨(5)日召開,聚焦四大議題,包括醫療保險如何支持
生醫發展、全民健保資料庫的憲法問題及產業化應用、智慧醫療如在醫院落實、
CDMO(委託開發與生產)未來發展。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昨日出席BTC會議致詞時指出,2017年起至今,政府投入超過400億元的
經費,完善生態系、整合生醫產業聚落,也健全法制環境,以加速生醫產業發展;生醫產業
營業額也從2016年的4,700億元,成長到2021年突破7,000億,成為兆元產業指日可待。
生策會會長、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在專題演講中表示,目前生物製劑、抗體、細胞、基因治療
都還無法獲得健保支付,政府應該思考透過差異性給付、新的經費或是新的保險方式
支持這些新產品的發展。
翁啟惠則說,BIO(生技)+ICT(資通訊)已成趨勢,而台灣雖有全球領先科技和醫療技術,
但也必須整合產業的勢,布局關鍵產品,領先制訂國際標準與規格,鼓勵跨領域合作與
人才培育;鼓勵醫療創新、透明和開放的醫療數據、臨床資料庫使用政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張鴻仁建議,有鑑於多數醫院不願意採購本土發展
的新藥及新醫材,建議行政院規劃推出「健保沙盒」,在健保總額預算之外另外編列預算,
提供本土新創產品以兩、三年時間驗證品質及醫療經濟效益,若通過驗證,再提供正式的
健保給付。奎克生技光電董事長李鍾熙表示,政府近年來啟動
「台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針對這項計畫的後續成果應該要籌組公司,以利台灣
充份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推動產業發展。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指出,台灣的生醫發展近年來正由原本的醫藥、醫材到健康福祉慢慢轉變,
要把最強的ICT與生醫產業結合,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讓醫院願意採用。
台灣ICT產業擁有各種技術,但如何經營醫療對ICT產業而言是一大難題,
若不改變過去經營技術模式,恐怕會形成「英雄無用武之地」
生策會副會長、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指出,未來十年科技產業的進步,會比過去100年更快。
其中生技革命(Bio revolution)是關鍵重點,需從科技應用創新、使用者習慣改變、經營模式
創新三面向著手,最難是使用者習慣改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