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文章都有提到被動收入(關鍵字: 抽獎推薦、LikeCoin),分享免費訂閱經濟消息,

以自己認為有需要紀錄的為主,焦點紀錄。以下由IEK每日產業情報(2022-11-10)

《經濟日報》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節錄

 

2050淨零轉型已是全球不可逆轉趨勢,面對歐美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國際綠色供應鏈RE100

要求,減碳與綠能已成產業重要生產要素。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為確保產業競爭力,經濟部已

攜手產業共同擘劃淨零路徑,凝聚產業界淨零共識,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結合公協會、

大型企業共同協助中小企業及供應鏈建立碳管理能力。

經濟日報將於12月8日主辦2022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今年以「永續綠能 永續ESG」為主題,

邀請產官研領域專家,探討永續能源現況、挑戰及未來。協辦單位包括經濟部能源局、

台電公司、台達電、工研院、永豐餘投控、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中華開發金控。

經濟部自2021年2月即結合工總、產業公協會及製造業者啟動產業淨零工作小組,

與產業界共同研商減碳路徑;今年更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並與產業公協會

合辦20場次碳盤查講習會,由大型企業帶領中小企業逐步建立碳管理能力。

針對製造部門減碳,經濟部依產業別推動製程改善、能源轉換與循環經濟等

減碳策略,由國營事業帶頭研發前瞻技術,逐步擴散建構企業減碳能力;

商業部門方面,推動空調、燈具等老舊設備汰換,改善空調系統設定等操作行為,

同時也導入智慧物流、綠色消費回饋等低碳商業模式轉型等。

經濟部標準局自今年1月起輔導國內法人機構完備組織層級溫室氣體查證能力,持續擴充

國內碳查證機構能量。

王美花說,經濟部除加速綠電布建,採取競價模式開發離岸風電,充裕市場綠電來源之外

更推動綠電憑證及交易制度來協助企業取得綠電憑證;公有及國營事業土地標租也設置

太陽光電案,並保留三成綠電專供中小企業購買,滿足綠電需求。

經部持續協助產業導入製程改善、燃料轉換與循環經濟,但這仍需仰賴各項技術研發突破,

改造產業生產模式,而這些待開發的技術正是綠色成長的機會;未來將運用我們具優勢的

半導體、資通訊技術與厚實的高科技與傳產實力,以科技力加速前瞻技術研發及應用,

與企業共創綠色成長新動能,支持全球達成2050淨零目標。

 

 

 

arrow
arrow

    浮萍的心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