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文章都有提到被動收入(關鍵字: 抽獎推薦、LikeCoin),分享免費訂閱經濟消息,

以自己認為有需要紀錄的為主,焦點紀錄。以下由IEK每日產業情報(2022-12-01)

《聯合報》記者彭宣雅、葉冠妤台北報導節錄

 

中研院昨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提出5項應該盡速推動的淨零科技,分別是

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高效太陽光電以及生質碳匯等。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特聘研究員陳于高直言,現有科技無法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一定要找到突破性新科技,

20多年內若成功,就可達標。

陳于高說,由於「去碳燃氫」是利用現有的天然氣,在輸送管線等基礎建設無須改變的狀況下,

在發電機前加裝相關裝置即可,看起來發展機會比較快速,雖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但仍樂觀其成。

報告書也提到,若以所有的項目完成後估算,未來2050年的發電占比,地熱、海洋、水利、

生質、進口氫等占百分之卅四,風力發電占百分之卅九,最被看好的去碳燃氫占百分之廿七。

初步估算,屆時我國平均供給無碳電力平均為5865億度,不過若未來電力成長需求增加

百分之二點五以上,用電需求約5876億度,不必然可因應。

陳于高直言,經濟發展不可無限制成長、無限制的電力需求,也不能把所有發電籌碼都放在

科技發展,電力的開源與節流,兩端都需要一起做

由於報告書提到應審慎評估各種第四代核能技術,若能在核安、核廢料議題解決國人關切的

問題應考慮導入。多名立委昨也在立院教委會也問及台灣發展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技術。

原能會主委謝曉星表示,SMR是新趨勢,核研所已有相關研究,但須克服高階核廢料問題,

也須研擬管制法規。

謝曉星表示,如果能源政策有往核能走,「我完全同意」,但站在核安管制機關立場,必須

審慎評估第四代核能技術,核研所也有在做研究,但未來能否落實,必先克服高階核廢料問題。

他坦言,台灣最大問題仍是處理核廢料。

至於核融合發展,謝曉星表示,核融合核廢料非常少,核種半衰期也短,是解決環境問題的

終極目標,但相較於SMR,核融合發展相對悲觀,因為所消耗資本極大,原能會已在做

相關研究,但目前非針對發電,而是創造中子做其他用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浮萍的心境 的頭像
    浮萍的心境

    浮萍的心境 Iris' murmur

    浮萍的心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