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文章都有提到被動收入(關鍵字: 抽獎推薦、LikeCoin),怎麼會沒提到股票,身為股市小白,
不想著墨自己的操作,而是想分享免費訂閱經濟消息,以自己認為有需要紀錄的為主,
焦點紀錄。以下由IEK每日產業情報(2022-05-13)《聯合報》記者蔡怡真、蘇湘雲台北報導節錄
國內的生物相似藥使用率極低,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直呼,「丟臉,根本追不上
歐美國家的車尾燈。」生物相似藥具有同等療效,又兼具價格優勢,應以政策推廣,並將樽節的
健保支出,回饋給病患與醫療總額。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外科部主任曾令民指出,生物相似藥有兩大類藥物,一為
免疫風濕科用藥,一為癌症用藥,歐洲早在2007年就核准使用生物相似藥,癌症用藥則在
2017年開始,因藥效與原開發廠藥物一樣,又具有價格優勢,因此市佔率愈來愈高。
吳明彥指出,以抗HER2藥物為例,2018年起,在歐美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當地病患使用
生物相似藥的比率大幅度成長,2021年第一季,挪威抗HER2生物相似藥占比高達87.5%、
英國達69.96%,即使是鄰近台灣的日本,也有42.49%,台灣只有0.14%,差距甚遠。
曾令民進一步指出,澳洲甚至將一款抑制腫瘤血管新生藥全面改為生物相似藥。根據美國的
研究,若持續擴大使用生物相似藥,可以降低3成醫療支出,在過去5年間,
共節省了約98億美元。
曾令民認為,生物相似藥的療效已被證實,國內的健保給付規範,應可參考國外,若病患欲使用
較貴的原開發廠藥物,就需要補差額;或是,擴大生物相似藥的適應症範圍,及延長使用期限,
讓更多病患可以使用到適合的藥物。
此外,目前國內生物相似藥價格為原開發廠的85折,曾令民認為,對自費的病患,85折的藥價對
病患來說差異不夠大,生物相似藥價格應再下降,讓病患更有感,使用率才能提升。
在醫療端,曾令民指出,因醫院進藥體系有總品項的管制,每增加一個品項就得剔除一個品項;
雖生物相似藥已有國外臨床實驗證實,且獲得衛福部食藥署的核准,許多醫院進藥時,仍要求
要有小型臨床試驗的使用經驗,導致新增藥物品項的困難,因此,目前已有醫學中心預計
將此條例刪除。
曾令民直指,健保政策、醫院進藥體系、價格無感及醫療人員再教育的4關卡須突破,方可
提高國內使用生物相似藥的佔比,進而樽節健保支出,將有限的健保資源嘉惠更多病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