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文章都有提到被動收入(關鍵字: 抽獎推薦、LikeCoin),分享免費訂閱經濟消息,
以自己認為有需要紀錄的為主,焦點紀錄。以下由IEK每日產業情報(2022-08-12)
《經濟日報》李憶伶撰稿節錄
中華民國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ESCO公會)與台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協會(ESCO協會),
於昨(11)日舉行聯合會員大會,包括立委洪申翰、能源局主秘翁素真出席,同時舉行
3場節能減碳專題演講。
「節能已經和減碳綁一起了,做好節能就能馬上降低用電量,同時實質達成減碳的工作。」
ESCO公會理事長趙宏耀說。
「國內推動節能,應該將能源成本合理化,讓市場機制充分反應成本,方能避免無形浪費,
為後代子孫保留資產。其次,企業找出大的排碳源並力行節約能源、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碳排,
之後,才尋求採購碳權達到碳中和目標。這是當前全球對應2050零碳的策略主流。」
趙宏耀補充,節能不像再生能源,安裝電表就可以測量發電量。節能量會受到產能、產品組合、
氣候、人員等外在環境變動因素影響,認定上容易混淆。
國際上已有一套「國際能源績效量測驗證協定」(IPMVP),建立了框架、觀念與溝通詞彙,以及
方法選項,可明確地訂定量測驗證計畫,並據以執行。
國內可以讓有能力的企業協助中小企業節能減碳,擴散技術能量,同時取得抵換的碳資產。
如此,符合經濟部訴求以大帶小的推動策略,更可造就國內的節能減碳市場,將節能減碳的投資
留在國內。
ESCO協會理事長楊秉純表示,企業要建立能源計算的基準線,才能真正知道在改善前後
是否達成節能,而不是單純的計算改善前後的耗能量;這也是ESCO業者所強調的量測及驗證。
楊秉純提出,能源價格合理化是推動節能的有效手段,為了鼓勵企業節能,政府可以提供電價的
差別計算模式,提供其它如租稅抵減與補助。
諸如企業用電大戶做好節能,政府可容許折抵部分設置契約容量10%綠電的義務。
希望能建立第三方節能認證量測單位,透過合理的績效量測驗證來確認節能量,以利後續
包括發展碳權抵換或交易、申請節能績效保證專案、申請綠色融資等。
為提升ESCO的專業能力及績效驗證的可信度,公協會努力建立節能績效量測驗證之專業證照;
因此公協會也正積極爭取,在企業申請政府節能績效保證專案補助時,能將該證照
納入考慮因素之一,藉以凸顯ESCO有專業之人力可投入節能減碳之實際改善能力,
避免政府資源浪費。
同時多家ESCO會員包括力菱機電、承研能源、西門子、江森自控台灣分別就當前
節能減碳議題,從建築物最重要的空調系統、碳服務、節能生態系、智慧建築節能等提出建言。